好好瞭解自己,成為變種 Mutant - 去聽 An Evening with Shoshana Bean and Whitney Bashor 觀後反思

今天跟一群台灣朋友去聽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 (連結)。因為當中穿插了演員的訪談以及歌唱,在音律之外,也對人生前進的方向有點想法。 (長文,非樂評,謝謝你的耐心)

兩位演員的生涯歷程中,都經歷了很多嘗試跟反省,但不約而同的,最後都朝著「自己想做」,「自己樂在其中」,「展現自己能力」,「瞭解自身長短」的方向前進。

人,真的要好好瞭解自己,了解自己的長處,並且跟自己的短處好好相處。我就是我,我就是現在的我,我會喜歡現在的我。不滿意?可以啊~可以自己去調整,往自己想像的方向前進。你可模仿,你可以改變。唯一不要忘記的就是,自己是在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,你不可能,也不會跟另一個人完全一樣。人生歷程中做的各種嘗試,都會累積自己的經驗跟技能。但最後要應用哪些技能,怎樣麼體現自己的人生,都還是要自己決定,因為,只有自己才暸解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。

對比於現在在學習的路上,其實也是還在跌跌撞撞的嘗試。指導教授是位電腦社會學家(這什麼翻譯ORZ),是位 ACM Fellow 跟 ACM CHI Academy 的成員(天啊!),了解電腦這邊的知識跟理論,但在社會學上有深入的研究,喜歡用社會學上的概念來分析現有狀況,思考設計科技的問題。當他的學生其實覺得很幸運,可以聽到學到很多東西。但同一時間,我也會誠實的說,這領域我在進博士班之前根本完全沒有基礎,我到現在還是覺得連一點皮毛都還勾不上,對很多的概念理解跟運用還是沒有很清晰。很多的概念都是到第四次還是第五次的時候,才慢慢抓到它的中心概念。但有時候,又會在某個特別的瞬間發現,「痾,這還是跟我理解的不一樣,到底是哪裡沒有串起來啊????」但,如果你問我說,那這些概念有趣嗎?我也會斬釘截鐵的反射性回答,「超有趣的啊!!!!!」

另一個方面就是,目前進行的 project 都偏向跟健康照護相關,結果就變成,每做一個 project, 就要去學一個 disease, 之前是糖尿病 (Diabetes), 現在是脊椎受傷 (Spinal Cord Injuries)。因為很幸運的周遭的親朋好友似乎還沒有聽說這方面的問題,所以我對這兩種狀況的理解非常稀少。造成的結果就是,我得自己上網讀資料,看影片,聽訪談,看論壇,從支離破碎的資料中了解疾病的狀態,處理方式,對身心的影響,跟醫療體系的互動,以及家人的調適。也因為這樣,每次開始一個新的 project, 都要經歷一段有點痛苦的建構知識的過程。之所以說痛苦,是因為有種「打掉重來」的感覺,不代表這是沒有意義的舉動。其實我覺得做人機互動( HCI) 研究其中一個最有趣的地方就是,你會一直一直地去學習關於人的種種,關於人跟人之間的互動。在了解疾病跟其他相關知識過程中,我相信最後我可以慢慢的對慢性疾病的照護有比較統整性的了解,只是每次開始瞭解一個新的狀況的時候總是有種「啊,又要準備一次 GRE」的感覺。但你如果問我,我想做嗎?答案也是非常堅定的,「這超有成就感的啊!!!而且學到好多好多有用的知識,而且感覺自己對這個社會有實質的貢獻,可以讓一些人的生活有某種程度上的改善!」

博士班目前這幾年,主要都在學習這樣的東西 (當然還有其他的,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個),其他東西相對接觸的少。演算法,ㄟ,網路,ㄟ,資料結構,ㄟ,人工智慧,ㄟ,線性代數,ㄟ,離散數學,ㄟ,機率統計,ㄟ,甚至是高中數學都很就沒有再用了。前幾天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其實有點震驚,也有點難過。有種,以前學的東西忘記了,新學的東西還不夠扎實的感覺。簡單來說,我這人沒有真材實料~ ORZ

我每次都說要改變,也每次都有嘗試,有時成功,有時失敗,在自己未來的學術路線上,也算是依照自己的興趣做了場豪賭,某種程度上 follow my heart,但也並不表示我完全清楚自己的路,畢竟自己也正在朔造自己的型,跟自己未來要走的路。現在吸收的東西,也都會變成自己的技能,是將來能好好施展抱負的後盾。我曾經非常非常非常的擔心自己是不是踏上了不歸路,會不會變成半調子,是個不電腦科學又不社會科學的混種。這讓我想到自己之前跟指導教授的對話,他勉勵我將來變成 mutant (變種)。我也許不會成為在既定的單一一門學科 (e.g., 傳統電腦科學) 上非常深入的專家,但是擁有特殊的看問題的角度,以及理解,吸收不同觀點,然後加以統整應用的能力,遊走於不同個領域之間,成位自己擅長的角色。

這樣的思考,也印證了昨天去聽音樂會,其中一位演員 Shoshana Bean (百老匯第二代 Elphaba, in “Wicked") 分享自己在身為 Vocalist 上的心路歷程。他有提到,隨著年紀的增長,他可能沒有辦法像以前年輕的時候這樣唱歌 (我猜是指非常具有爆發力跟絢麗的技巧)。但是,他在演員生涯以及生命的歷程中學到的經驗,讓他學到了怎麼溝通 (communicate) 的技巧。以用歌聲說故事的角度來說,這讓他更清楚自己要怎樣在表演之中傳達自己的訊息 (message) 以及情感。現在,他已經可以面對自己聲線的轉變,好好的擁抱自己 (who I am), 繼續著自己用音樂說故事的旅程。

我當下非常佩服他的坦承跟自我了解。他的聲音在某個段落的確有偏向沙啞的傾向 (除非是故意的),但是,在聽歌的時候,那沙啞的部分,被他很自然的融入他的聲音,讓他說故事的能力更加的具有感染力。那首 No Good Deed (音樂劇  Wicked 的一首歌),真的是把當中的悲傷,惶恐,憤恨,跟壓抑,表現的淋漓盡致,完全無法把視線移開,只能眼睜睜的看者他說著他的故事,放開身心接受全部。我想,能做到這樣,以一個說故事的人的身份,應該已經是登峰造極了吧~

有了這樣的體悟,我也打算繼續嘗試我認為值得嘗試的東西,繼續的吸收不同的知識,繼續朔造自己的型,跟自己未來的路。自己還在摸索的社會學,會好好的繼續深入。自己忘掉的數學跟機率統計跟其他有用的電腦科學,自己來一步步的 pick up 回來。對於很熱門的,或是說可能很實用的機器學習 (machine learning) ,一點一滴的累積。將來,我會成為一個,可能不會被所有的人認同,但是對一些人有貢獻,出類拔萃的變種 :)

共勉之!

以下附上一段昨天在音樂會後意外看到的一個影片,對我有當頭棒喝的效果,很確實的傳達了瞭解自己,善用自己的能力的宗旨。這個影片是 Neil deGrasse Tyson (天文物理學家) 回答一個小女孩關於 dyslexia 的問題的回答。他回應,在他工作的單位裡,很多傑出的研究人員(天文物理學家)有自己的狀況 (issue), 很多有雅斯伯格症,也有一些有讀寫障礙(Dyslexia) 。但是這些人非常認真的面對自己的狀況,加倍努力的追求他們自己的喜好。引用一句他說的比喻 “Yes, It (dyslexia) is a hurdle, but in the Olympics,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come up to a hurdle? You jump over it! That is exactly right! "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2008.07.25 Sun Moon Lake 日月潭遊記

2009.03.04 那麼,許個願吧!

2009.08.17 結束、開始